转自:天津市医大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病理性近视的相关知识。随着近视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度近视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其中,病理性近视对病人的生活影响巨大。 高度近视包括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高度近视指由于眼的屈光系统与视网膜两者匹配不正常,屈光力过强,近视度数大于-6.00D,眼组织结构正常,用近视镜片矫正结果满意的一类近视。病理性近视因眼轴不断增长屈光度进行性加深,且合并因眼轴过度增长而引起的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损害的眼病。病理性近视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在世界各国的整体人群中发病率为0.8%-2.5%。 病理性近视的病因尚末完全清楚,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生物力学方面亦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巩膜扩张,眼轴不断加深延长,巩膜变薄出现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跟随后巩膜一起扩张,眼球后部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的慢性损伤,逐渐发生眼底退行性改变,如豹纹状眼底,近视萎缩弧等,并逐步出现黄斑出血与Fuch’s斑、后极部萎缩斑及裂漆纹样损害、黄斑囊样变性及黄斑裂孔、后巩膜葡萄肿、周边视网膜漆样变性及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造成视功能严重损害。 病理性近视特点:1、发病年龄早;2、屈光度-6.00D;3、近视度数进行性加深到生命的终止,近视度数可达度以上;4、眼轴明显延长,表现为眼球变大;5、视功能障碍,裸眼视力严重下降,多在0.1以下,有的只有指数或手动的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视野损害,对比敏感度下降,近点前移,立体视觉丧失等;6.飞蚊症,由玻璃体混浊引起;7、视疲劳:不能持久视物,常伴有眼痛、头痛、恶心、失眠等,有的患者甚至不能接受配戴眼镜矫正;8、多有遗传因素,主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理性近视在临床上的相关检查有:视力检查,验光检查,眼压测量,眼轴测量,B超检查,OCT检查,眼底照相,眼底镜检查,视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及眼电生理检查等。还采用角膜地图图、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近视患者眼底相及B超。眼底相可见豹纹状眼底,大片视网膜萎缩,散在大量漆裂纹。 B超显示眼轴长,后巩膜葡萄肿。 OCT显示该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网膜出现层间的劈裂。病理性近视出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再给予治疗时,视功能已出现不可逆损害。所以控制眼轴增长对延缓眼底病变的发展更为主动。 病理性近视眼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配戴眼镜:早期配戴矫正眼镜,并且要常戴。由于近视度数逐渐加深,眼镜应随之不断更新。
2.病因治疗:对继发与全身或眼部变性疾病者,针对病因治疗。
3.手术治疗:最常采用的手术为后巩膜加固术。
5.并发症治疗:如青光眼可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白内障者及视网膜脱离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黄斑出血者,采取激光治疗及光动力学治疗。 后巩膜加固术是应用异体或自体的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加固眼球后极部巩膜薄弱的部分,以期阻止或缓解眼轴增长,减缓近视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和加重的一种手术。 后巩膜加固术是应用人体的巩膜、硬脑膜材料植入眼球的后部,加固的异体巩膜和受体巩膜之间形成纤维组织黏连,变成一层较厚的巩膜,硬度增加,因而抗张能力增加,阻止眼球进行性扩张,减轻由此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被牵拉引起的病变。 后巩膜加固术是应用人体的巩膜、硬脑膜材料植入眼球的后部,加固的异体巩膜和受体巩膜之间形成纤维组织黏连,变成一层较厚的巩膜,硬度增加,因而抗张能力增加,阻止眼球进行性扩张,减轻由此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被牵拉引起的病变。后巩膜加固术后形成加厚的“新巩膜”的新生血管增多,脉络膜视网膜血循环得到改善,加强了眼部的血液循环。后巩膜加固术达到加固巩膜,从而达到控制近视度数发展的目的。 后巩膜加固术的适应症为病理性近视。 长按识别/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