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飞蚊症? 我们的眼睛看东西就像照相机拍照一样,光线可以透过眼睛的透明介质,依次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最后达到视网膜成像,当其中的玻璃体发生混浊时,就会形成“飞蚊症”。 飞蚊症有两种,一种是“好的”,一种是“坏的”。 “好的”飞蚊症,也叫生理性的飞蚊症。这是一种自然老化现象,随着年纪增大,玻璃体会“液化”,产生一些混浊物。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眼患者,年轻人由于长期使用手机、电脑,用眼过度也会得飞蚊症。 一般这种“好的”飞蚊症,“飞蚊”比较少,症状比较轻,如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一般无需治疗。 但是,飞蚊现象突然发生,医院就诊。如果伴有视野遮挡、视力下降,甚至出现闪光感、眼红眼痛,那这些就是“坏的”飞蚊症。 二、糖尿病是如何导致“飞蚊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坏的”飞蚊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糖尿病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的时期会损伤眼底视网膜血管,导致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血管闭塞等,后期出现新生血管、大量出血、机化增殖,甚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最终导致失明。 其发病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在糖尿病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占25%,10年后占60%,15年后占75%~80%。据统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占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眼底出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当眼底出血到达玻璃体里的时候,就会出现飞蚊症。司机老王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稳定,其飞蚊症是由眼底出血所致。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治 1 控制血糖 2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本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本病的最好方法。 3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4 眼内注射 可用激素如曲安奈德(TA),可以减轻视网膜水肿。还可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朗姆、艾丽雅等,是目前临床运用的较多的一种方法。 5 口服改善微血管循环障碍药物(羟苯磺酸钙) 羟苯磺酸钙是一种指南推荐使用的微循环保护剂,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能够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