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生癌之本!新年临近,全家团圆,大吃大喝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为什么说“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生癌之本?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 “天人相应”——癌症阳虚,与自然现象相通 自然界中有些物质,若置于没有阳光照射、阴暗潮湿的地方,天长日久,局部会发生霉变、长出菌块和锈斑,并逐渐扩展,最后腐朽成灰失去应有的性能和作用。这种霉变、菌块、锈斑、逐渐扩展、腐朽成灰的现象,与某些癌症的形态学及发展规律有相似之处。 据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一些住院治疗的癌症病人(部分死亡)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观察。了解到大部分癌症病人在确诊前一年以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怕冷、畏寒、易感冒、乏力、睡眠差、食欲减退等抵抗力下降的表现。 其中,肝癌、胃癌病人还伴有消化不良、完谷不化或五更泄等。血癌、淋巴癌、肾癌等病人还伴有夜尿增多。 更有一例左胫骨骨癌病人,进入夜晚时其患肢感冷痛刺骨、需得热则痛减,时间长达2年;此期间反复检查治疗,均不得确诊也未见缓解,2年后再次检查才被发现确诊。 这些自觉症状均为阳气不足的证候特征。 “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生癌之本 人体的阳气为什么会出现不足 阳为生之本,先天易耗损 阳气,与阴气相对,就功能与形态而言,指功能;就脏腑机能而言,指六腑之气;就体征表现而言,常形容容光焕发、面色红润、体态健硕、体力充沛、声音洪亮、目光有神等。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决定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乃至死亡的重要基础。 其来源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来自于父母,后者则通过胃腐脾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微转化而来。 比如很多身体不健康的孩子,一看他们的母亲,就明白为何孩子不健康了,母亲是满脸蜡黄,瘦弱不堪,这是自己没有调理好身体,将体质给了孩子。 不良生活作祟,外寒内伤 天天吃冰冷的食物,导致脾阳不足,最终牵连肾阳不足。过度使用寒凉之药,比如西药里面的抗生素,比如中药里面的清热解毒的苦寒之药等等。还有是自己平时保养不当。 比如,大冬天下雪,穿一条超短裙,丝袜,结果阳气受伤,导致阳虚。还有就是消耗过度,比如,夜夜笙歌,夜生活丰富,纵欲过度,这样的人,开始多是阴虚,然后阴虚累及阳虚,最终会导致肾阳不足。 正气不足,自然阳微易衰老 一般人的正常机体运转、情绪波动、工作、适应气温变化及修复身体创伤等各项活动都需要消耗阳气。 随着人体的自然衰老,人们会出现正气不足的情况,其中有些老人,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表现。 总之,中医认为,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房室不节,肾气亏损;劳倦过度,耗损正气,形气受伤;七情过极,损伤脏腑,久而不复。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不能化生精微,气血亏虚,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外不能洒陈于六腑,渐至表里俱虚;起居失常,劳逸失度,损神伤形,耗气伤血。 外感六淫,迁延失治,表邪入里,损伤脏腑,久则正气耗伤,久而不复;大病之后,失于调养。总不外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减少生病。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汽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身体健康。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阳气不足有哪些表现 阳气不达四末——手脚不温 冬季感到寒凉是正常的,如经过增加衣服后,仍然感到手足不温、寒凉如冰,就要多加注意了。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也就是说天气、气候等外界环境与人是一个整体,外界气候的变化必然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寒主凝滞,寒气成为天气的主导后,人体内的经脉也会随之而收引,气血运行也会随之而减慢。 人体手足的运动、筋脉的伸展,主要靠气血来滋养,气血运行减慢,必然导致手脚的气血不足,使人们感到手足不温而凉。 除了气候的因素外,人体的正气不足,尤其是阳气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人体的正气不足,尤其是阳气的不足。中医认为:阳虚则寒。阳气主温主外,阳气不足,人们就会感到形寒肢冷,尤其是手足,中医称之为“四末”,是肢体的末端,气血运行到手足需要阳邻勺推动,阳气不足,推动力弱,手足气血不足,故见寒凉而不温。 阳气不足之人,首先会怕冷,别人穿短袖,他却穿长袖的衣服。手脚冰凉,这种冰凉,无论夏天冬天,手脚冰凉,和血虚的夏天热,冬天冷是不一样的。 阳衰则气虚,五脏各有病像 阳虚的人,脸色往往是苍白的,或者严重了以后是发黑的,甚至出现两个乌黑的眼圈,像烟熏的一样。 如果落到具体脏腑上,除了前面讲的总体的表现之外,五脏各自阳虚,会加上各自的表现,比如:心阳虚的人,会有心胸憋闷疼痛的症状;肝阳虚的人,会出现情绪抑郁低迷的情况;脾阳虚之人,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等症状;肺阳虚的人,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痰如白沫等症状。肾阳虚的人,会出现腰膝酸软冷痛、小便频数等症状。 女性宫寒腹痛,孕育失常 “宫寒”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概念,直白地说就是“子宫寒冷”。但是,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等多种器官。 “子宫寒冷”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形形色色临床症状的总结,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 临床上造成“宫寒”的原因很多,它一方面与体质有关,例如那些平日就怕冷,手脚容易发凉的女性,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就易出现“宫寒”。 护阳温阳,养生大道,防病之要 温补阳气当贯穿治疗始终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与日,贯穿始终,主宰命运,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由于阳气不足,阳不制阴,则阴邪内生,日久成毒;或者阳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障碍,其温煦、运化、宣发、疏泄、通调等功能失职,大量产生气、血、痰、湿、毒等实邪,并相互蕴结而成癌肿之征;或者阳气不足,阳损及阴,阴竭阳脱而夺人性命。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自始至终温补阳气,或偏补其阳,或阴阳同补,或扶正(同补阴阳)与祛邪兼顾,这样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而温补阳气除了内服温热药物、食物和运动生阳热等外,局部温热疗法也是温补阳气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东方医道提升阳气 使用传统的中国古圣先贤千年研究的养生妙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健康能量,坚持练习、百病不侵。 如何提升阳气、培补正气呢? 看一下学员的分享就知道 他们都练习了璞元老师的养生方法 老师说到: 这些方法主要是培补正气、疏通气脉,祛病强身比较快;最好加上行、站、坐、卧,养生修炼生活化;还要在理上悟道。 五种方式同时练,开始是以一个方面为主,别的是辅助,一个切入点练进去以后,再全面的扩展开,行、站、坐、卧都能用上。 看看他们是如何走进课程,接受组场疗愈的神奇: 当下 您还在因疾病而痛苦么? 让你获得身心健康,形上入手,理上开窍,现场解决问题。 您还在做静修的非专业杂牌军么? 教给您正确方法,洞悉身体关窍,心息相合,再不会因方法不对腰酸背疼。 您还在追求神通的路上么? 静而生阳,采光聚能,入定空灵。所有神通的遇见皆在去往空空大道的路途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 璞元老师 本期全程计划 东方医道(青城山)康养基地实图 ①大道兮兮,教会大家通过养生闭关,用身体的觉知感受生命内外能量提升变化的过程。 ②以抻筋拔骨术、导引术、通大周天、组场疗愈、静坐入定…等上乘养生为主,达到“管子”提出的“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在心中,耳聪目明,四肢坚固”,及“老子”提出的“无欲观妙、有欲观徼”的两种实修法! ③组场疗愈达到身心康复→生命能量提升→生命自控,解放! 请大家珍惜殊胜的缘份,及时邀约有缘的亲人和朋友一起来成都青城山提升生命层次,目前仅剩名额14位,额满即停止报名! 预约报名方式: 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