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8秒就有一人患乳腺癌,这12类人群易

发布时间:2021-4-3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前段时间,日本漫画《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女士、作家唐家三少的妻子接连因乳腺癌去世,让人唏嘘不已。

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只有3岁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但临床上,很多乳腺癌患者,在病发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甚至已经转移了也没有疼痛等症状,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根据全球女性乳腺疾病的统计数据:

每18秒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患有乳腺癌

每年有万女性患乳腺疾病

每年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

几乎每分钟就有一名女性死于乳腺癌

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只有3岁

乳腺一生会遇到“4大劫难”

傲人的双峰、健硕的胸肌能为外形加分,但健康的乳房才是大家需要的。体检报告上,增生、包块、结节是“常客”到底是这些会不会变乳腺癌呢?

增生

让胸部每月“阵痛”

高发阶段:20~40岁

乳腺增生可以理解为乳腺过度生长,一般表现为月经前一周左右乳房胀痛,月经后自然缓解,呈现周期性变化。

30岁以下,多为生理性增生,通过有氧运动、健康饮食、舒缓精神,一般可自行缓。

40岁以上,病理性增生较多,要加倍留意乳房变化。

结节

乳房里面长了“包”

高发阶段:20~30岁

乳腺结节是乳房里的“肿块”,九成是良性的,大部分是乳腺增生或纤维腺瘤引起。

纤维腺瘤常发于20~30岁育龄期女性,3/4的人有疼痛等不适症状,这种结节触感光滑、边界清楚、质地较硬、能移动,一般不需要治疗。

乳腺炎

排空乳房利“恢复”

高发阶段:哺乳期女性

急性乳腺炎在哺乳期女性中更为常见。哺乳时,乳头不干净或破损、哺乳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吸吮少或口腔环境差等,都会使细菌趁机侵入,引发乳头感染,导致乳腺炎。

预防乳腺炎,要注意哺乳姿势和乳头清洁。已患上乳腺炎,要勤喂奶,尽量把乳汁排净。

乳腺癌

男女都要防

高发阶段:45~55岁

男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虽然低于女性,但也不能疏忽大意。

“中国式”乳腺癌的两大特点

1、发病年龄早中国乳癌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45~55岁,比西方人早10岁。其中,35岁以下约占15%。

2、就诊病期晚以北京为例,首诊为1期的患者比例只有32%,2期占52%,3期和4期分别为13%和2%。而西方国家1期患者比例超过50%,大多数患者都能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自查乳腺问题

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可在家中的大镜子前进行。

乳腺癌青睐这12类人群

不论中年或年轻女性,一旦察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表现,就可列入乳腺癌高危人群。

1.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患者的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在绝经前发病或患双侧乳腺癌。

2.月经初潮过早(12岁以前),闭经过迟(52岁以后)。

3.年龄超过40岁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5岁以后。

4.曾患一侧乳腺癌者,对侧乳腺具有高危险因素。

5.病理证实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尤其含有活跃的导管上皮不典型。

6.有过多X线胸透或胸片检查史者(但每年一次的体检胸片或乳房钼靶X线检查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癌者。

8.肥胖症患者,尤其绝经后显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

9.长期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者。更年期女性遵医嘱使用的较为安全,定期复查即可。

10.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如抽烟、喝酒;

11.多次人工流产女性,或性生活混乱、长期性生活不和谐的女性。

12.心理压力巨大、有巨大精神创伤者。

中医提醒:乳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防治!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块,只有极少数,在没有保养重视,才有可能转化为乳腺癌,但也因为它的常见,所以掉以轻心,才导致乳腺癌如今的猖狂!从医院的记录来看,乳腺癌发现时期多为晚期,早期病例仅为少数,就因为没有防治意识!

著名的影星朱莉,却选择了极端方式割掉了乳房,为了避免得乳腺癌,后来又因为乳腺癌会转移卵巢子宫,又继续割了卵巢输卵管。

太令人震惊,但仔细想想,她也是有她的文化背景原因,因为西方医学对于治疗乳腺问题的方法,基本就是手术割除,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了。所以才有这样的决定。

中医则不同于西医,中医认为,恼怒伤肝可使肝郁气滞,思虑伤脾可使脾失健运。肝脾两伤、痰气互结、淤滞成块,则发而为乳腺增生。艾灸,刮痧,按摩疏通乳腺对应的经络,可以达到治疗乳腺各种疾病的目的。

全国招商--

中医诊疗

中医推拿

中医培训

膳食调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l-cd.com/yfcs/11113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飞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