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沈阳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546111.html 用中医思维认识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人体脏腑功能失去动态平衡、内分泌障碍引发的代谢性、多发性、慢性、消耗性的疾病,它发病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可分为隐性期、症状期、并发症期三期。 1.隐性期 2.症状期 3.并发症期 Q1 第一期是隐性期 糖尿病是一个早期症状完全隐匿的代谢类疾病,所以第一期是隐性期,也叫无症状期。 此时患者几乎很难察觉到不适,因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血糖、尿糖不高,测糖耐量低下,但易疲乏,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持续时间可达数年。此时检查血糖值已经可以发现有明显的异常,但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WHO)将称之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1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血糖≥6.1,7.0 糖负荷后2h血糖7.8 2 糖耐量异常(IGT) 空腹血糖7.0,糖负荷后2h血糖≥7.8,11.1 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是指人体血糖值介于正常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过渡阶段的一种中间状态,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存在高度的风险,如果在此时能够认真对待,正确治疗,冶愈率是比较高的。但人们往往不当回事,通常是在体检和检查别的病时才发现已经得了糖尿病。 Q2 第二期是症状期 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以至于在今后的数年使病情逐渐加重,才发展为第二期,即症状期。 症状期持续时间更长,根据人的机体不同,可长达几年、十几年。在这一时期,会出现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形体消瘦)的症状出现,体质衰弱,体重下降。往往在确诊时,血糖就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值,胰岛功能也开始衰退,甚至有患者是因为酮症酸医院抢救时才发现血糖值急剧升高,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空腹血糖≥7.0,糖负荷后2h血糖≥11.1,可确诊为糖尿病。 Q3 第三期是并发症期 如果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不进行正确治疗,势必使病情发展到第三期,即并发症期。 到了这一步,病情就严重了,除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外,会合并出现脑梗阻、心肌梗塞;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末梢神经病变出现手足疼痛、麻木、失去知觉进而溃烂。 1 血糖≥14.4mmol/L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飞蚊症、视野模糊、复视、视野有阴影或空白区域、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 血糖≥15.9mmol/L (糖尿病引起足感染、溃烂。) 3 血糖≥16.3mmol/L (糖尿病肾病引起肾衰竭症状,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患者浮肿比较明显,可伴有尿量减少,出现肾性出血,疲乏无力,面色不佳。) 4 血糖≥16.8mmol/L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临床可以表现为不典型的心绞痛、无痛性心肌梗死、脑梗塞以及脑卒中。) 5 血糖≥17.9mmol/L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引起烧灼痛、麻木、麻刺感和感觉缺失等不适。) Q4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 1 糖尿病的病因 除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外,中医认为还跟生活及工作环境、情志、伤寒等有关。远在中国最早之古典医书《黄帝内经·奇病论》就阐述过:消渴病“何以得之?”“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指出: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千金方》认为: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此味酒客多嗜不离其口,三殇之后,制不由己,饮噉无度,咀嚼鲊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炙,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现代生活发生了巨变,以车代步,少了鞍马劳顿之苦;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肥胖者增多,体质虚弱者亦见多,诱发糖尿病的机会亦就增多。明朝孙东宿曾描述:“年过五十酒色无惮、忽患下消症,日夜小便二十余度,味且甜。《灵枢·五变篇》说:“百病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外循毫毛而入腠理…或为消瘅。”指出外感六淫可使体内阴阳失去平衡,导致燥伤阴而生消渴。又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论述了先天不足,五脏亏虚而易生消渴病,尤其肺、胃、肾之阴损伤,是消渴病的病变基础。 2 中医认为 中医认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痰湿、瘀浊等导致脏腑脉络瘀阻,出现向心性肥胖,四肢末端及末梢神经血管损伤等表现,这些均为气血不足,躯干痰湿瘀血堆积而不能顾及远端肢体,从而导致精微物质运化和敷布不平衡,且前后二者互为因果而恶性循环。我们日常摄入的糖、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中医认为皆属于中焦脾胃所化生和运输的水谷精微物质。 3 通俗的来讲 ●就是现代老百姓的饮食虽不能说顿顿大鱼大肉,也天天不离酒和肉;再加上上班上学代步车,远程旅行也有飞机高铁,人们活动量大幅减少等各种因素,体内痰湿、血瘀等滋生不化而淤堵各部脉络,以脾胃为枢纽的各脏器的气机升降出入不达、机体躯干和末端之间的气化不畅,导致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和敷布失却平衡。 ●有些地方过剩,如机体躯干部位和大脉管中; ●有些地方不足,如四肢及远端神经血管。 ●应该被代谢出体外的,如痰湿、瘀浊留在体内;应该被留在体内的,如精微物质(糖、蛋白质和其他微量元素)不断流失。 ●这样就形成了机体中脉络不通、中心病理产物堆积和远端气血津精不足的局面和恶性循环。 Q5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总则 1 在传统中医理念中,糖尿病(以下所论主要指2型)一大部分属于“消渴”或“消”“瘅”之病证等。糖尿病的治疗,中医不单是从中焦脾胃,更多是从整体入手,也会考虑个体差异,以三消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等理论为基础,辨证论治,整体治疗。 2 隐形期的中医治疗 临床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时,很难凭借这个指标去诊断,这时会错失治疗时机。中医治疗糖尿病,也需借助现代生化检测技术进行糖尿病诊断。然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根据患者指标的差异性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做到治疗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 根据患者体质不同、病理阶段过程中具体证机不同,而施以适宜的方药或其他中医方法,“打通”各部脉络之瘀滞,清除“障碍”,彻底恢复以脾胃为中心的各脏器的气机升降出入功能以及水谷精微物质的运输敷布渠道,“车走车路,马走马路”,留正逐邪,直至机体达到正常“内生态”气化平衡状态(气机升降和水谷精微物质运输恢复井然有序。 3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机理 如果中医治疗方药或方法符合这个治则,则可使全身脉络通达,患体内的气化功能会逐渐重新建立,随着病理因素或产物的流通排泄,水谷精微物质会重新分配,这样脉管和机体中心中相对多余的精微物质就运化到缺乏部位中去,而逐渐达到新的平衡,整个机体“内生态”也重新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这样,包括“血糖”在内的精微物质降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Q6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1、整体辩证、个体施治,驱邪扶正,提升胰岛细胞再生能力。 2、清除毒素对胰体损伤,把高血糖毒性对胰岛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3、消除胰岛素抵抗,将身体分泌的胰岛素或者外源补给性胰岛素充分利用到最大化。 4、效果明显,不需要长期服药,无依赖性。 5、增强身体代偿功能,消除乏力、四肢麻木、皮肤瘙痒、视物不清等糖尿病病症。 6、完全有效防止糖尿病的各类慢性并发症。 7、使人体脏器调和、阴阳平衡、恢复良性循环。